管理研究

OKR专栏

OKR的前世今生

发表时间: 2022-01-26 09:38:37

作者: 林国峰

浏览:

提起OKR,很多人往往都会说,不适用,不适合国情……一类的话。这话肯定有一定道理,因为如果真的全面引进应用的话,我们的绝大部分企业缺少全面应用OKR的土壤(只要老板有决心这其实不是问题)。

提起OKR,很多人往往都会说,不适用,不适合国情……一类的话。这话肯定有一定道理,因为如果真的全面引进应用的话,我们的绝大部分企业缺少全面应用OKR的土壤(只要老板有决心这其实不是问题)。但我认为,目前国内OKR难以普及推广更多与我们对它的认知不足有关系,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自然难以做到活学活用。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OKR的前世今生,通过了解OKR的由来,掌握它的精髓,从而更好地应用这个管理工具。

1954年,德鲁克在《管理的实践》一书中,首先提出了“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”的主张。之后,他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主张,他认为,企业的目的和任务,必须化为目标,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,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。如果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,则这个范围必定被忽视,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主管人员的工作,则企业规模越大,人员越多时,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。德鲁克的主张在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,对形成和推广目标管理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
 

根据德鲁克的主张,目标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:

 

一、目标管理强调参与性

 

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,即由上级与下级在一起共同确定目标。首先确定出总目标,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,逐级展开,通过上下协商,制定出企业各部门、各车间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;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,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,形成一个“目标—手段”链。

 

二、强调主动性和自我控制

 

大力倡导目标管理的德鲁克认为,员工是愿意负责的,是愿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;如果我们控制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组织中的“人”,则我们应“控制”的必须是行为的动机,而不应当是行为本身,也就是说必须以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。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,用“自我控制的管理”代替“压制性的管理”,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成绩。这种自我控制可以成为更强烈的动力,推动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,而不仅仅是“过得去”就行了。

三、强调授权

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是组织的基本矛盾之一,唯恐失去控制是阻碍大胆授权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推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协调这一对矛盾,促使权力下放,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,把局面搞得更有生气一些。

四、强调结果导向

实行目标管理后,每个人任务清晰、目标明确,从而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工作产出。此外,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,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。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,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。

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对后世的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,著名的惠普之道就有目标管理(MBO)的影子。但众多的企业在实践MBO时,只截取了德鲁克目标管理名词中的前半截(即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目标管理)。它们在实践中采取了自上而下的目标管理模式,中基层往往是被动接受目标,而不是参与目标的制定(其实,德鲁克的自我控制部门强调的就是员工的参与和积极性)。虽然这些企业运用目标管理取得了不小的成就,但这种自上而下规划并执行目标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。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低,创新受到严重的抑制,没有人再愿意冒险开发新技术,运用新方法。

一项涵盖70份研究报告的整合分析显示,目标管理的参与度高,可以提高生产力达56%,相比较之下,参与度低只能提高6%生产力。

之所以出现目标管理下员工的参与度不够,可能与德鲁克在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和思想的同时,并没有具体指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到底该如何做有关,尤其是后半部分。于是,各企业只能去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实践目标管理,把重点都放在了前半部分上了。负面后果也是因此产生。以至于后来德鲁克自己都说“目标管理只是又一种管理工具,而不是医治管理效能的灵丹妙药。”

 

但有一家公司在实践目标管理的时候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,且未产生任何负面影响。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芯片巨头英特尔。英特尔传奇领导者安迪葛鲁夫是一名科学型管理者,熟读行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书籍(当时,这两门学科还是新兴学科),他为了定义和衡量知识型工作者的产量,也为了提高知识型工作者的产量,在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思想基础上,提出了iMBO目标设定系统,也就是我们今天广为人知的OKR(目标与关键结果)。这套新方法虽然受德鲁克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思想的启发,但与其又有本质的不同。下图是关于MBO和OKR的一个对比。

 

 

    从上图的对比中可以看出,英特尔的OKR(目标与关键结果)不但提出了目标是什么,而且还指出了如何设定和达成的举措。同时赋予了目标管理专注、契合(契合指协作、纠错与沟通渠道畅通程度)、追踪和激发潜能等作用,并将目标管理与奖金脱钩,从而完美解决了传统目标管理的缺陷和不足。

安迪葛鲁夫认为OKR的实施有赖于文化和价值观支撑。他认为健康的OKR文化关键在于对知识绝对忠诚、无视自身利益和深切忠于团队。他认为:

 

一、 少就是多

精心挑选过的少数目标,可以清楚传达我们承担了什么,又拒绝了什么。每个周期最多拟定三至五套OKR,可以帮助公司、团队和个人,选定最重要的工作。一般而言,每项目标连接的关键结果,应该不超过五项。

二、 由下而上设定目标

为了增进员工的参与程度,公司应该鼓励团队和个人,与主管协商,拟定大约一半属于自己的OKR。如果所有目标都是由上头设定,再往下布置,将降低员工参与的积极性。

三、 不强制规定

OKR是合作式契约,用以确立优先工作,界定工作进展的衡量方式。即使公司的目标已不容争论,但关键结果仍保有商议空间。因为,要将目标达成的可能性放到最大,关键在于集体共识。

四、 保持弹性

如果大环境发生变化,导致某项目标已经不切实际,或者失去意义,关键结果可以修改,甚至摒弃。

五、 敢于失败

如果每一个人都努力追求无法轻易取得的成就,产量通常会比较高。如果你希望自己和部属达到最佳表现,像这种设定目标的做法及其重要。虽然,某些营运目标务必充分达成,以远大抱负为宗旨的OKR,应该令人感到不安,甚至是无法完成的。他认为,这是考验能力的目标,能够促使组织更上一层楼。

六、 OKR是工具而不是武器

OKR系统是衡量进度的工具,就像把马表交给当事人,让他评估自己的表现。它该成为绩效考核基础的官方文件。为了鼓励员工承担风险,防范他们不思进取,OKR最好不要与奖金挂钩。

七、 要有耐心,也要坚定

每一种流程都需要反复试错,从错误中学习。组织可能需要三、五季的周期,才能充分掌握这套系统,要建立成熟的目标管理机制,则需要更长时间。

  安迪葛鲁夫的目标与关键结果(OKR)系统最大的突破是将传统的生产原理应用于行政、专业知识和管理等软专业领域。他设法创造重视和强调产量的环境,并避开德鲁克所称的活动陷阱。他强调产量是提高产能的关键,设法增加活动却可能损害产能。

目标与关键结果法(OKR)完美的继承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的精髓,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系统设计,帮助企业聚焦优先要务,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浪费,促进了内部沟通与协同,统一了行动,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,激发了员工潜能和创造力。

70年代末,OKR帮助英特尔渡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,逐渐成为一种先进的工作方法为更多硅谷企业所熟知和采用。作为技术狂发明的实用管理方法,OKR不像德鲁克的管理思想那样四海皆知。但却在众多的企业里获得传播和应用,助推谷歌等企业成为行业翘楚,也让自己逐渐成为外人知晓,成为最佳的目标管理工具和高效的工作法。2013年底OKR传入我国,主要是一些从硅谷回国创业的人开始运用到他们的公司,以及互联网、IT公司的总部有OKR的应用后,再传到国内公司,逐渐开始受到IT、互联网、高科技、海外投资人的追捧,开始流行起来。随着国内的华为等知名企业也开始实践应用OKR,相信OKR在中国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,助推中国企业管理的改善和组织能力的提升,并大大提高企业在VUCA时代的市场竞争力。


OKR的前世今生
提起OKR,很多人往往都会说,不适用,不适合国情……一类的话。这话肯定有一定道理,因为如果真的全面引进应用的话,我们的绝大部分企业缺少全面应用OKR的土壤(只要老板有决心这其实不是问题)。
长按图片保存/分享
0
分类标题

Copyright © 北京博元生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00634号-1

Hello! 客服在线,欢迎咨询~
在线咨询
联系方式
热线电话
400-6493168
上班时间
周一到周五
E-mail地址
123456@qq.com
二维码
二维码
扫码关注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